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师生代表开展贫困生家访慰问活动

发布日期:2017-07-30来源:

江南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现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2017年暑假期间,校学工部(处)组织数支团队赶赴各地开展贫困生家访慰问活动。7月11日—7月16日,设计学院家访分队来到山东,走访慰问设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部分贫困生家庭。团队成员有设计学院分团委副书记陆芳,辅导员刘聪,研究生代表王璟,本科生代表周飒爽等。

第一个走访的是小王同学(化名,下同),小王来自一个优抚军人家庭,父亲81年参军,在福建空军某部队服役,当兵第二年的时候,由于出任务时受伤,无奈退伍,被诊断为六级伤残,每个月靠着政府发放的一千多元优抚金生活。虽然优抚金数额不多,但是小王父亲很知足,他说近几年政府很关心退伍伤残军人,普通退休工人的退休金每年的上涨幅度只有6%左右,但是伤残军人的优抚金每年却以15%的涨幅增长,他十分感激政府的关心与照顾。小王的母亲平时靠在村里打零工贴补家用,炎炎烈日下,依然要去村里的葡萄园打工。生活虽然清贫,但就是这样的家庭却培养出了两个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小王的哥哥已经被保送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小王马上就要大四了,这个暑假留在无锡兼职、复习考研,没有回家。看到老师到来,小王的父母十分激动,他们说小王九十岁高龄的奶奶非常思念小王,盼着她放假回家住几天,但来回路费近一千元,这对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炎热的天气恰逢村里停电,看到前来走访的老师们热的汗流浃背,小王父母很是过意不去。他们一边给老师们倒上茶水,一边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多年的兄妹俩的奖状、证书向老师们展示。“这是她哥当年参加山东省数学竞赛的奖状,二等奖。”“这是青岛市三好学生的证书。”……谈到兄妹俩的成长历程,二老既是愧疚又是骄傲。

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孙同学(化名,下同),得知老师们前来家访,小孙早早的在楼下等候。小孙家住的是政府廉租房,小区卫生情况并不太好,楼道和电梯内到处都是张贴的各类小广告。奶奶、父母和小孙三代人住在这间约七十平方的廉租房内,父母因为外出打工并不在家,奶奶见到老师们前来非常高兴,她拿起桌上的桃子硬是向老师们手里塞。奶奶说小孙是全家人的骄傲,虽然全家为了供他读书付出很多心血,但能考上江南大学,家里人都感觉非常荣耀和满足。小孙说他开学就大四了,自己准备考研,所以这个暑假对他来说很重要。因为家里没有空调,又赶上高温的天气,小孙不得不常常走路到公共图书馆自修,用他自己的话说“那里凉快,环境好,我学习效率高”。

在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陆芳老师主动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介绍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资助体系,以及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并真诚地向学生及家长征求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刘聪老师详细记录了各家庭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并细致地向家长反馈了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家访过程中,师生代表们带来了牛奶、食用油等慰问品,学生及家长对国家和学校提供的资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万分感激。

本队走访的贫困生中,还有的因为单亲而缺少呵护,硬是靠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一片天;因为父母长期患病,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通过贫困生家访工作,不仅了解了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还加强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针对“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帮扶工作,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使学生在经济“脱贫”的同时,心理上“脱贫”,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走访工作在切实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供稿:学生工作处 审核:周雪晖)

家访小分队与学生家长交流

家访小分队与学生家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