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3日,伴随着天津40多度的红色高温警报,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老师带队,来到天津, 走访了小梅、小葵、小英、小棉和小合(均为化名)五个家庭,为烈日中的花朵带去夏日的清凉。
一、如傲梅般在逆境中芬芳
7月11日下午,下火车后直接前往小梅家,这是天津家访的第一站。小梅在新修的站口处等我们。头顶烈日,走过一片正在拆迁的老旧房子,迈过满是碎石和土块的小路,弯弯绕绕进了小梅家。由于前几天下过大雨,房子顶部有些墙皮开始掉落。小梅妈妈说,屋顶每逢下大雨水总会有些问题,家里也没有自来水,要到外面去挑水。小梅妈妈的身体并不好,只能在村里做点小活,维持生计。
辅导员老师跟小梅妈妈汇报了孩子的在校情况,并介绍了学校的资助政策,请家长宽心。小梅妈妈说,平时跟辅导员也常联系,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予的帮助。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希望将来女儿顺利考研,再找个好工作。不大的房子,简单的家具,但丝毫不曾限制住孩子学习的热情和信念。寒梅凌寒不畏寒,小梅的床上堆满了考研书籍,孩子表示想继续读书,准备考回家乡,离家人近一点。
二、像向日葵一般向阳生长
7月12日,我们分两组分头行动。在转地铁、倒公交几番周折后,第一小分队终于在一个没有站牌的小村庄下了车,来到小葵家。小葵妈妈介绍说,孩子爸爸出去干活了,弟弟也趁着假期出去兼职打工,分担家中的负担,小葵以后准备考研,现在趁着不忙回家多陪陪父母。
辅导员跟小葵妈妈说,孩子这两年在学校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学习方面。另外,同行的两位同学正好是小阳同专业的学长,两人就考研和专业前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小葵打气鼓励,为小葵妈妈解惑宽心。小葵妈妈很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各项帮扶政策,临走时,妈妈送过一个路口又一个路口,我们知道,这是小葵妈妈是对学校、对老师无尽的嘱托。
三、 似蒲公英一样借风飞翔
7月12日下午,在一个电线杆附近我们找到了隐藏的站牌,兜兜转转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小英家。小英和爸爸爷爷奶奶同住,祖孙三代住在狭小的房子里。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奶奶的腿脚不便,爸爸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交谈中,奶奶说“小英爸爸是个学士,一代更比一代强,小英怎么也要超过爸爸,读个硕士”,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骄傲与期冀;也看到了爷爷红了的双眼,充满了对孩子的心疼和对学校家访的感动。同时,把资助政策跟家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也就小英在学校的发展与成长进行了探讨。
小英奶奶拖着不便的腿脚、小英爸爸弓着被生活压弯的脊背坚持要送我们出门,看着他们送别的身影,我们感受到了为人师的责任与担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江南大学就像一阵风,为江南学子送去关心和祝福,也为每个怀有梦想的有志青年提供飞翔的天地和源源不绝的动力。
四、若木棉般如树挺立似花开放
7月12日的上午,另外一支小分队也出发,酷热的盛夏,稀疏的人头,一路停停问问,终于找到小棉家。
小棉的爸爸和大爷在家,大爷身患残疾,两腿萎缩,要靠双臂用力撑着才能在地面移动。小棉的爸爸给我们介绍了家里的情况:孩子妈妈大病初愈,哥哥刚刚结婚,自己揽了一些活,生活勉强可以维持,孩子上学花费较多,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助学补助。小英爸爸在讲的时候几近流泪。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校的优异表现和各类奖助政策,请家长放心,绝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让学生不能上学,也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体验五彩的大学生活。
木棉花绽放幽香弥漫,木棉树生长笔直坚挺,小棉便如这木棉一般如树挺立似花开放着。
五、如野百合一般等待绚烂春天
7月13日上午,来到了小合家。通过一片近乎荒废的土地,走过一个狭小的通道,来到了小合爸爸租住的房子里,和通道一样狭小。小合爸爸说,孩子自小比较独立,跟家里也总是报喜不报忧,害怕家里替她担心,平时自己做点装修的活计维持家用。老师跟小合爸爸介绍了孩子的在校情况和相关奖助政策,也希望和家长能够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回去的公车上,老师接到了小合妈妈的电话。因为上班没能来得及见面,但还是想通过电话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而在电话这头,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妈妈对孩子满满的爱。
三天五个家庭,烈日下是辗转的身影,千里外贫困学子感受到的是江南的温情。这次走访和慰问是短暂的、也是有限的,但在这慰问里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国家、是学校对于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关注与关心。这次慰问行动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也让学困生更加坚定信念、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一片天地,将来回馈家庭、报效祖国。
一路向阳,静候花开!
(供稿:学生工作处 审核:周雪晖)

家访小分队去往学生家中

家访小分队与学生家长合影(1)

家访小分队与学生家长合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