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师自江南来 | 情系江南学子,资助政策万里行(五)

发布日期:2019-07-18来源:

7月5日-7月8日,数字媒体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祎,分团委书记沈丹,资助工作辅导员冯永鹏、王牧四位带队老师与2名学生组成两支家访小队,前往江西赣州对6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向学生和家长全面讲解了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内容,不仅让贫困生们深入了解了国家以及学校的暖心资助政策,更让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镇民情认知课。

 

7月5日,家访团队前往兴国县永丰乡永丰村的大二学生李同学家,在详细了解家庭情况与学生日常表现后,带队老师亲自送去了牛奶等生活用品。小李家是典型的赣式民居,父母在外务工,她和爷爷奶奶、大伯以及小李三姐妹等一个大家庭全部住在一起。听说家访团队的到来,老奶奶热情地拿出炸鱼和亲自种的西瓜招待大家,均被师生们委婉巧妙地拒绝了。家访团队向老人表达了来意,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资助政策,也向家长汇报了学生的专业成绩、在校情况和就业前景。

 

“她是个特别要强的孩子,本来可以保送南昌大学,但是她坚持要自己考,最后她以二中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江南大学。小李还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暑假一直打工做兼职。虽然学费昂贵,但幸运的是,父母也非常支持小李继续深造,相信小李会出人头地。”冯老师安慰说,现在国家和学校建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其宗旨就是“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最后,家长们和老师握手告别,并对学校的政策和培养表示由衷的感激。

 

第二站,家访团队来到了兴国县龙口镇的陈同学家。小陈暑假留校打工,听说辅导员老师要来,小陈的爷爷特地早早地来到村口等候,并亲自带我们走进了他家。小陈家是坡上的一间平房,家里有些简单的家具,因为没有开灯,屋里光线昏暗。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同住,平时家长都在外打工。

在和爷爷奶奶的沟通中,两位老师告诉他小陈在校的学习成绩和目前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并分发了学校资助宣传册。当两位老人亲自听到小陈同学的优异成绩时,对孩子的懂事和刻苦感到非常欣慰。

 

7月6日,家访团队来到了位于瑞金市酒堡镇的李同学家。一路上都在下雨,远处的山罩着一层白茫茫的雾,地面全是积水,道路泥泞得很。小李家居住的是一幢十分简陋的平方,房子内外几乎毫无装饰,只简单地涂了一层水泥。在谈及小李的情况时,父母说虽然孩子学习很刻苦,但十分内向,所以很担心她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老师们讲述了小李在学校参与的社团活动和专业学习情况,鼓励她不负众望,继续努力,能在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人际交往和统筹协调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家人们看完学校的资助宣传册后,纷纷对学校的培养关心表示感激。

 

与此同时,另一支小分队辗转来到了位于信丰县的一处安置房小区,这次走访的对象是甘同学家。小区背靠山丘,前方是一大块待开发的荒地,零星的店铺散布在路的一侧,小区的生活基础设施并不齐全,很多尚在建设中。穿过施工的嘈杂声,走访小队在小区里找到了甘同学的家。

甘同学利用暑假在外兼职并没有回家,迎接走访师生们的是穿着一身陈旧却十分干净的工作服的父亲。在谈话中了解到,甘同学是单亲家庭,父亲十几年如一日独自一人养育小甘。辅导员老师汇报了小甘在学院的学习情况,并详细介绍了资助政策宣传单页上列举的各类资助项目。翻看着这薄薄的一页纸和小小的一本册子,小甘的父亲如获至宝,一直饶有兴趣地倾听老师的讲解。

 

下午,走访小队又来到位于信丰县正平镇石坳村秋雨同学家。秋雨同学自幼父母离异,一直随舅舅家及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两年前在当地政府的援建下,一家人搬进了新居。

得知老师们到来,舅舅放下镇里的活儿赶了回来。秋雨说,在去年拿到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她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话语间满满的自豪。交流中,她谈了自己的暑期安排和未来规划,眼里一直闪烁着清澈耀眼的光。临别之际,老人家紧紧握着两位老师的手:“秋雨这孩子就交给你们了!”他们对学校的资助政策表示十分感谢,同时庆幸秋雨生在一个好的时代。

 

最后一站,家访团队来到瑞金市的阿龙家。知道了我们的到来,阿龙的母亲和姐姐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向厂里请假来迎接江南来的客人。

谈到阿龙在学校的生活时,母亲很担心儿子的内向性格会不适应集体生活,同时也担心将来的就业出路。老师们安慰了龙妈妈,介绍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健全多元的资助项目,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目前阿龙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龙妈妈识字不多,阿龙的姐姐在一旁给她读资助政策宣传页上的内容,让她第一次对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有所了解。龙妈妈特别感谢老师们的来访,让她知道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对将来孩子的出路有了点底,更让她减轻了孩子上学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走访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家访活动让远在江西的家长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成长的关心爱护,也让同学们进一步全面了解了学校资助政策,还让辅导员老师们实地考察了学生家庭与经济情况,架设了家校沟通联动的桥梁,为后续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