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我校深入推进优良学风创建的一年。下半年,我校学生工作的总体思想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统揽,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秉承“以生为本是第一理念、提升质量是第一要务、和谐稳定是第一责任、学习研究是第一策略”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与新机制,为实现学生工作跨越发展再续新篇章。
一、突出引领,增强实效,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1、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相结合,继续实施学生工作“走基层”系列活动,深入学院、贴近师生,着力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四风”,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
2、丰富“八大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渗透性。发挥校院两级联动机制,邀请校内外名师大家,积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加大新生转型教育力度;进一步挖掘学生身边典型,树立优秀学生标杆,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同时,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测评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我校思政工作品牌化、系列化、时效化建设。
二、构建机制,营造氛围,切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
3、加强整体规划,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进行学风建设专题研究,协同制定并出台《江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学风创建,加强日常管理,狠抓考风考纪,完善优良学风建设考核评估方法。
4、营造浓厚氛围,打造优良学风品牌项目。开展学风创建项目评比验收,鼓励各学院基于专业、基于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学风创建活动,开展有学院学科特色的学促活动,完善学院学风创建品牌项目;重点打造“笃学讲坛”、“乐学驿站”、“善学联盟”、“尚学平台”四大品牌。
5、拓宽交流途径,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会同国际交流处等部门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进程,努力提高本科生海外交流比率与国际竞争力。
三、健全体系,提高水平,深入推进学生工作质量工程
6、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化学生工作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基于专业的学生工作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完善合力育人机制,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全员育人学生工作模式。
7、革新资助工作理念,深化勤工助学模式改革。创新资助工作理念,变“保障性资助”为“发展性资助”,重点启动实施“强能计划”、“尚行计划”、“英才计划”、“汇源计划”、“阳光计划”等五大计划,实现校内资助与校外资助相结合,职场化实践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实现资助育人。
8、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围绕创业示范校、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抓服务、抓制度、抓典型、抓品牌,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密切联系创业导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业学院平台建设;强化创业中心职能,提高中心对学院创业工作的辐射度,在全校形成创新创业浓郁氛围。
四、强化培训,加强研究,不断深化思政队伍建设
9、注重调查研究,突出理论指导。积极动员和支持辅导员参与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研究,鼓励辅导员以学习贯彻群众路线为契机,深入学生思想一线、生活一线和学习一线开展理论调查研究,促进思政队伍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发展。同时,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课题研究、学生工作创新研讨会等,注重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带动工作、指导工作。
10、加强能力建设,凸显特色品牌。进一步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完善并深化校内外轮岗交流与海外研修,拓展辅导员培训锻炼平台,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加强学工战线文化建设,强化辅导员论坛品牌建设,继续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和全国优秀思政论文评选报送等活动,切实提高我校思政工作影响力。
11、弘扬先进典型,发挥模范作用。继续加大对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的选树和宣传力度,总结凝练先进经验并推广,形成良好育人氛围。开展辅导员活动沙龙等文体活动,凝聚辅导员向心力。
五、优化流程,注重细节,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
12、完善信息化平台,提升学生工作效率。做好学生管理系统的测试和试用工作,实现学生工作日常管理和奖惩工作在系统上运行,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信息化、便捷化。
13、健全评定发放机制,增强激励引导实效。梳理奖学金评定工作流程,优化学生评奖体系,规范学院评奖程序,明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14、强化就业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指导质量。积极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做到“早规划”、“早教育”、“早联系”。努力开拓2014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着力提高招聘单位质量;优化就业服务流程,加强就业过程管理,规范就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引导低年级学生科学规划未来人生。
15、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工作实效。通过“新生心理导航月”系列活动,助力新生健康起航;继续开展案例式教学,科学设计培训主题,加强辅导员、朋辈辅导志愿者和心理保健委员队伍建设;积极申报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示范项目”,以“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主题,开展专题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成果在全市的示范、辐射作用。
六、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16、注重经验总结,争创“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认真总结经验体会,凝练特色成果,积极创建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争取第一批达到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标准。
17、拓宽教育途径,增强国防教育实效。邀请部队高级军事人才、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国防教育讲座,将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新生转型教育紧密结合,研究和开辟国防教育的新领域。同时以参加省军事理论课教师授课比赛为契机,做好军事教研室建设、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军事理论教案编写等工作。
学生工作部(处)、人武部
二〇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