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五育”工程,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育格局,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宣传教育,扩大心育范围 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拥有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目前已有35名二级心理咨询师,由这支专业队伍带领,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定期编辑《江南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江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手册》、《江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导师宣传手册》等材料,切实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开通“江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江南学子”等校内心理专题教育网站,扩大受众范围,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身心的养成。
利用课堂滋育,普及心育知识 利用好课堂教学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指导,鼓励老师开设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先后开设《性科学》、《青年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管理心理学》、《创业心理学》、《网络应用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心灵解惑》等9门校级公共选修课,成效显著,学生反映良好,普遍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我认识,改善人际关系,确立积极进取的社会态度,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均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凸显活动培育,营造心育氛围 学校重视对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营造“心育”氛围。打造心育系列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化解纷扰,探索自我,获得成长。通过开展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通过网站、校报、手册等心理专题宣传,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人生,形成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每年学校举办各类宣传普及讲座近40场,万余名大学生接受了教育;每年近2000名大学生参与和观摩了校园心理剧大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接待大学生个案咨询500多人次,团队辅导40余次。同时积极参与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对象逐步向周边社区和学校辐射。
注重朋辈扶育,拓宽心育渠道 学校以专、兼职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班主任、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重要骨干力量;学校党政团管理干部、专业教师、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学生社团骨干作为主要力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学生朋辈辅导,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朋辈心理辅导志愿者及心理保健委员每学期接受10个课时的理论培训和团体心理辅导,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及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使得他们逐步成为心理辅导老师的助手。通过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学生朋辈辅导,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探索家庭煦育,完善心育模式 高度重视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设家长学堂,在每年新生入学时,组织家长参加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系列讲座。每学期,各学院都会以书信、电话等形式与每一位学生家长至少联系一次,就学生本学年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