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南大学秉承“开放性、实践型、协同式”的工作思路,加强创业师资、平台和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深化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选、引、聘、挂”等方式,聘任专业教授、实训导师、企业家导师等170余名创业导师,发挥“师导生创”作用。其中,“专业导师”开发三级创业课程体系,包括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概论》、《创业融资》等52门公选课程群、面向商科学生(或第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及面向创业学院“创业精英班”学生的提升课程。实训导师开展创业培训,通过与地方人社部门联合培养校内师资、引进校外师资,每年开展“全球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服务、SYB专题创业课程培训以及免费创业培训超1500人次。企业家导师,包括企业创始人、风投机构负责人、法律机构专家等,一是融入学校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定期来校开展“创江南”大讲堂、创业导师分享会、创业门诊、“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二是通过与创业学院同学一对一结对,提供创业实习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见习、实习岗位;三是参与“创青春”校级创业大赛、“互联网”+校级选拔大赛、入驻创业基地创业路演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搭建梯级创业孵化平台。一是通过校级、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实践)项目遴选,配备专业导师、项目资金,推进创业项目孵化。二是建立“创新创业中心”,为创业团队提供便利、完善的场地、设施,鼓励创业项目进行实践训练。三是经实践锤炼后,联合政府,选拔优秀项目入驻江南大学-南长区等“众创空间”助推创业项目实体落地。四是待落地运行平稳后,联合科技园区、产业园区,推送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园区,帮助初创企业融入市场,以此提高大学生创业质量和企业孵化成功率。近三年以来,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到8200多人次,参与指导教师超2260人次,共扶持上百个创业项目。
完善创业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平台保障,依托食品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江苏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等各类研究平台,建立食品生物类、设计创意类等六大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向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二是政策保障。学校与南长区政府、国家大学科技园签署创业合作协议,同时制定《江南大学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公共孵化区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初创企业。三是经费保障。近三年来,学校共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达731.2万元、筹集350万元创业教育经费,获得包括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专项建设经费等85万元;2015年学校专门拨款100万创业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业师资培训等。国家大学科技园特别筹集6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入园初创企业。四是服务保障。学校与十余家机构合作,为创业学生提供法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知识产权、税收服务等服务;创建校创业服务网,“创江南”、大学科技园区、ITC创业团等微信平台,提供宣传、预约、政策咨询、申报补贴等便捷综合服务;依托南长区政府、校友企业等资源,拓展注册落地帮扶、媒体助力宣传、协助业务承接等创业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