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不断完善资助工作体系,着力于多维度践行资助育人理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全面发展,圆梦大学。
开展经济帮扶,帮助贫困新生摆脱困扰。学校为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发放交通费用、生活补助,办理学费缓交手续,总金额达226万余元,同时向贫困新生开放92个勤工助学岗位和450余人次的岗位需求。学校及时修订校学生资助工作系列制度文件,完善包括国家奖助学金、校内助学金、困难补助、社会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学费贷款代偿等在内的资助项目,严格规范资助工作过程,近50%的资助项目重点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资助对象评选的公平优化、强化资助力度和效度。
优化服务手段,助力贫困新生快速入学。为切实保障新生入学权利,暑假期间,学校专门开通了国家助学贷款咨询电话,安排专人解答新生及新生家长关于缴纳学费、助学贷款办理等相关问题的咨询。同时,学校积极利用多个网络平台,用生动活泼的图解形式,向新生宣传资助项目,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延长等新政策进行大力宣传。新生报到现场,则由学生工作处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为新生提供现场政策咨询、“绿色通道”手续办理等服务。学校还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与经济困难学生家庭零距离接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资助服务。
加强责任教育,培养贫困新生感恩意识。学校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视培育包括荣誉感、诚信度、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在内的资助文化,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向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赠送《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倡导各个学院举办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申请答辩会,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学校每学年举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面签仪式暨诚信教育大会,提高学生诚信度。学校还致力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式感恩意识培养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实践平台,倡导获得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的学生参加学校、社区等公益性劳动;学院也通过定期与困难新生家庭的联系沟通,优化教育的形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
注重能力培养,促进贫困新生综合发展。推行“励志强能”计划,将“济困”与“强能”相结合,以帮助和关爱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搭建能力培养平台。学校将资助工作与就业竞争力提升相结合,深化勤工助学模式改革,推行“学生员工”制,不断加大勤工助学资助力度,针对全校提供学院、机关、后勤、直属单位等近2000个岗位,培养经济困难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针对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自信心缺乏及就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针对性地安排心理辅导员、关工委同志、高年级优秀学生与困难新生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以多种交流形式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心理、人生、发展观念,同时开设心理健康与潜力开发、现代礼仪与人文修养、青春励志与职业技能训练等多门专项课程,提升了困难学生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