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纲要这条主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打造品牌为关键,以大学工系统为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推动我校学生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弘扬时代旋律,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挖掘红色资源,重温红色经典,弘扬红色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主旋律;评选“五好”先进党支部和“五星”优秀共产党员,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等先进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
2、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工作实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把握学生脉搏,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面向毕业生开展主题为“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教育活动,增强对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当前学生特点,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加强网络教育,整合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江南学子、清明桥下等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作用。(牵头科室:思想教育科)
3、注重队伍培训,加强基层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的不断深入。
建立健全心理工作站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五级”心理健康工作格局;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为载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强专业培训,成立“讲师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科学化;增强校内外心理健康资源互动,发挥“江苏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辐射作用。(牵头科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4、关注学生动态,完善预警机制,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定期研判稳定形势,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充分关注学生中热点问题,关心特殊群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倾向,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积极营造和谐校园。(牵头科室:思想教育科)
以机制激活带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完善制度建设,激发辅导员工作活力。
推动辅导员挂职锻炼有效机制形成,有计划地分批选派辅导员到兄弟高校进行工作考察和交流;完善优秀辅导员评选机制,全面展示辅导员中的先进典型;完善辅导员选聘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辅导员的科学管理和考核工作。(牵头科室:思想教育科)
2、创新培训方式,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
依托部、省辅导员研修基地,坚持统一培训与分类、分层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好岗前培训的同时,注重过程培训,不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辅导员跨学院形成团队,展开专题沙龙等研讨活动。(牵头科室:思想教育科)
3、继续推进“三业”工程,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
继续推动辅导员“带头人+团队”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扎实推进辅导员导师制度完善,切实做好辅导员工作指导和科研帮助等工作,全面提升辅导员岗位适应性、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完善驻楼辅导员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和创新团结队伍、丰富生活、提高兴趣的活动,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牵头科室:思想教育科)
三、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实施“学生工作质量工程”,促进学生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学生工作质量工程”评价体系。
开展“学生工作质量工程”旨在促进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健全和细化管理制度、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努力形成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提高育人水平、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工作高效协调开展。
建立“学生工作特色示范点”,打造学生工作品牌。
在“江苏省创业示范校”和“江苏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在校内评选创业示范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设立“学生工作特色示范点”,树立学生工作优秀典范,打造学生工作品牌,推广优秀经验。
建立大学生“学习促进中心”,深入开展学风建设。
搭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互动效率;开展学习竞赛,挖掘优秀典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强化学生学习过程控制,大力推进学风建设。
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和量。
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智慧校园”中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的部分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数字化水平;深入参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整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建构;重点加强综合测评、评奖资助、突发事件等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数字化模块建设,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牵头科室:学生管理科、相关科室)
四、以服务育人为核心,进一步推动日常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1、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改革。
结合学校平均绩点评价GPA系统开发应用情况,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业状况及现有条件,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继续探索创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探索典型教育形式,充分展示我校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人人赶先进的良好氛围。(牵头科室:学生管理科、思想教育科)
着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加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力度,探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工作渠道,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确保完成就业工作年度目标;深化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巩固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创业学院教学、研究、实践、孵化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无缝连接;研究建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跟踪调查机制。(牵头科室:就业指导中心)
3、以“资助育人”为目标,继续探索和改革学生资助模式。
大力推进资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断增强资助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切实抓好经济资助与人格培育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增强勤工助学活动的教育和培养功能;完善大学生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为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牵头科室:大学生资助中心)
4、加强国防教育,改进军训工作,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
认真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士官招录工作和新生军事理论课程的教育工作;严密组织好2010级新生的军训工作,将军训与国防建设、素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研究和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领域;做好退伍老兵返校学习工作,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发挥退伍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牵头科室:人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