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江南大学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发布日期:2017-02-10来源:学生工作部 文:徐璐、孙颖;审核:张海峰

农历正月初二,当家家户户还沉浸在传统新年的喜悦中时,江南大学叶尔江•哈力木、哈丽丹•尼斯尔两位老师已驱车几百公里,带着学校的深切关爱和问候,到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地区等地走访慰问了学校5名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感谢你们在休息的假期,在这寒冷的冬天来看我们。如果没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的求学之路不会如此平坦。日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得更好!”寒冷冬夜里,江南大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热娜古丽动情地在朋友圈发表了一条长长的状态,写下刚结束的“新春家访”带给她的感动与力量。

此次家访是江南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系列工作中的一环,学校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多年来一以贯之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积极培育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助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组织关怀,思想引导领成长

“江南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数量不少,而且民族地区来源复杂,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想高质有序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系统的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学生工作处处长张菁燕介绍说。

为此,江南大学成立了校民族宗教管理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规范工作制度,实施“校院联合、专人负责”的责任制,设立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办公室,由新疆内派教师负责少数民族学生日常工作,二级学院明确专人负责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对接,构建“年级辅导员——学院少数民族工作辅导员——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办公室”的工作网络。

同时,各学院也设计了多样的管理引导形式。“刘老师每个月都会打电话询问我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遇到的困惑和难处,每学期都会特地来学校和我谈心,鼓励我调整好心态,多和同学交流,参与班级活动,这让我感到特别亲切。” 艾米努尔一入学就在人文学院的安排下与退休党支部刘老师形成结对帮扶,在其悉心指导下,她较快地适应了大学生活,还担任班级文艺委员并受到同学们的认可。除了这种“1+1结对”的思想引导教育,学校还以主题班会、党组织生活、团支部学习、少数民族学生政策宣讲会、入学教育大会及座谈会、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担任“解说员”“宣传员”、师生个别谈心和宿舍走访等多样的形式,加强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塑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态度,以便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学习关心,学业帮扶促进步

“学业辅导员就像长跑中领跑的选手一样带着我们向前奔跑,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刚刚参加完学业帮扶“基础课堂”的2016级依扎特古丽·热西提同学兴奋地说。为了帮助学习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同学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学校落实开展了特别针对他们的“学业辅导员”计划,至善生走上讲台开讲“基础课堂”,课下制定“小组互助”制度,通过1名至善学院“学业辅导员”对接4名学习存在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帮助其提升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分享学习心得。此外,校院两级学习促进中心还组织教师单独学业辅导、制定精准化的课程体系,优化学习考评机制等,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业困难的少数民族生提高成绩。

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新东方超人气讲师艾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基地努力曼老师等进行讲座交流。“近距离和艾力老师面对面交流让我很受启发,对我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的规划很有帮助。趁现在大一,确立目标,坚持努力,像艾力哥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商学院2016级木拉提对超级演说家艾力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共话成长,放飞梦想”座谈交流会做出如是评价。通过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开展学业帮扶,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育人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生活关爱,管理服务融真情

参与“新春家访”工作的叶尔江老师说:“吐鲁番市亚尔镇幸福一村的热娜古丽同学一家七口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屋里烧着火坑,条件十分艰苦。家里几个姐妹同时上大学,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门前不到一亩的葡萄园子,爸爸身患贫血症,屋里屋外都是由年迈的妈妈一个人操劳,生活实在是不容易。”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学校努力为其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奖、贷、助、补、免”一体化资助体系,对其进行全面覆盖;优先推荐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勤工助学岗位;设立临时困难补助,方便学生在需要时申请等。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学校用心办好清真食堂,先后投入180万用于食堂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让学生吃得放心、开心,清真食堂专门聘请了少数民族厨师,并严格控制食材的采购渠道。每当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节日到来,学校充分尊重民族习俗文化,划拨专项经费为少数民族学生举办多样的庆祝活动,饮食中心也会用心承办节日聚餐,同贺佳节。“清真食堂的价格一直很稳定,不仅饭菜量大,味道也好,食堂汉克孜阿姨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们每个人情况她都了解。”2013级医学院的学生阿米娜很感动地诉说着,因为在医院实习春节不能回家,汉克孜阿姨在她出发去实习那天还给她准备了路上吃的红枣和馕。

学校为提高民族生管理服务水平,还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需求;“校长在线”、“校长面对面”等渠道与活动优先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让少数民族同学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就业关注,多措并举助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有了稳步提升。为了帮助同学增加就业机会,学校专门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库,详细登记学生就业信息和求职需求,落实重点推荐,全天候发布求职信息,重点关注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岗位信息。必要时还会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和协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就业。

阿米娜说道“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我们把握现在的就业形势,认清适宜的就业方向,教授求职简历设计方法和面试技巧等,这些都很实用。毕业季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很迷茫焦急,学校还特地安排专业老师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我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求职遇到的挫折,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商学院还启动“企业家辅导员”校企协同育人特色项目,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较为集中的班级配备一名政治素养好、管理经验足、热心投身教育事业的企业家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其社会资源优势,策划“职涯工作坊”沙龙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招生就业处处长崔宝同表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学校关注和推进的重点。学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一方面为助益学生人格思想的完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利用所学积极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情况不仅是学校育人质量的反映,也是他们社会价值实现程度的体现,我们期待每一位少数民族毕业生都能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