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第一期“以案论道”辅导员工作坊在北活F310举办。学工部(处)副处长陈琳、周雪晖,国际教育学院兼北美学院党委副书记荆燕,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珏,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奚晓岚,校保卫处沈辉和各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以案论道”辅导员工作坊采用“模拟演练+研讨分析”的形式,模拟演练包括六分钟的谈心谈话和两分钟的案例分析,由辅导员老师和种子话剧社同学共同完成。首期工作坊共计四个案例。第一个案例为校园贷款,由数媒学院辅导员汪洁参与演练。汪洁首先了解了学生的贷款数额、家庭情况,然后针对后续还款问题和学业问题进行了引导。讨论环节,机械学院辅导员张瑶瑶认为校园贷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常的教育提醒工作非常重要。沈辉讲解了“高利贷”的概念,提出针对校园贷款,第一要先解决贷款本身的问题,第二是解决学业等相关问题,沈辉认为校园贷款发生之后再处理往往比较被动,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高明的做法。第二个案例是学生因担任网络主播引发的学业问题和宿舍矛盾,由商学院辅导员林增参与演练。荆燕认为针对该案例第一要确定问题,明确学生行为是否违法、违纪,以及旷课学时数等信息;第二是与家长协同处理,要家校共管,确定学生下一步发展规划;第三是引导学生职业发展的定位,区分物质财富和精神追求的不同;第四是学业管理,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做到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第三个案例是校园交通意外的处理,种子话剧社同学扮演的学生家长与物联网学院辅导员吴垚“斗智斗勇”,演练过程非常精彩。研讨分析环节,吴垚提出针对此类问题的“五个一”工作思路,即一个宗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一个方法:家校共情;一个标准:法律和校纪校规;一个身份:高校辅导员;一个原则:微笑礼貌对待家长。王珏认为面对此类问题,作为辅导员首先要明晰角色定位,其次要保持“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心态,再次要讲究工作方法,注意谈话技巧。第四个案例是保研失败引发的心理危机,由人文学院辅导员张慧参与演练。周雪晖认为学生的极端行为往往有一个发展过程,先是“无力”,感到自己很没用,然后是“无助”,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强烈的无助感,最后是“无望”,对未来和前途失去希望。奚晓岚提出,面对心理危机同学,首先要谈心谈话,评估危机程度,其次是了解同学过往经历,再次是了解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全面立体的了解学生情况,对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问题作出预判。
陈琳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立德树人应有道,道需常论,论则长明。学工部(处)希望通过以该项目的持续开展,帮助引导辅导员老师们加强工作研究、深化工作创新,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重点培育和打造一个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经验,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谈心谈话模拟演练

专家点评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