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思政云分享】解决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江南大学第十八期辅导员微课堂开讲

发布日期:2017-05-12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文、图:杨兵;审核:陈琳

5月12日上午,由江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举办的第十八期辅导员微课堂在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F310会议室圆满结束。本次微课堂主题为:加强思政工作,解决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讲人为商学院党委书记李佳敏。40多名来自各学院的专兼职辅导员参与了本次微课堂交流分享交流活动。

李佳敏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新任务新要求形势下,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李佳敏开宗明义,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一公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路径”的论断出发,指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一公里”问题既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前提。她强调,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辅导员工作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每一位辅导员都应提高认识、明确要求,积极主动地寻求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关于如何破局“最先一公里”的问题,李佳敏给出了“定位、方案”两个关键词。她指出,辅导员应当找准角色定位,认识到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使命。在辅导员工作的方案设计中,李佳敏认为,供给内容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辅导员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努力做到领会精神、吃透政策、研判形势、把握规律。

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李佳敏给出了“路径、方法”两个关键词。她强调,“最后一公里”是改革方案的执行、落地环节,落实是一切改革方案的归宿和一切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对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为生情怀、责任担当的最大考验。作为辅导员,要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优化思政工作方式、拓展思政工作渠道、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做到“容易的事做精,手上的事做细;精细做成规范,规范形成制度”。最后,李佳敏从管理学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她对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和有关执行力的PDCA循环法的理解和应用。

在交流环节,化工学院辅导员张凯表示,新任辅导员常在处理事务性工作和提升理论修养水平之间感到焦虑和困惑。对此,李佳敏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党建工作的切身经历,建议年轻辅导员利用好零碎的时间收集资料,深入思考,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孙颖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考取专业资质证书的经历出发,提出辅导员应善于从繁杂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注重平衡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努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素养。

本次微课堂分享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操作性,与会辅导员收获颇多。“辅导员微课堂”作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了开放的课堂理念,旨在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构筑一个多形式、多元化、开放式交流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水平。

 

辅导员微课堂现场一

辅导员微课堂现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