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由江南大学学工部、人武部推出的校园文化系列讲座《江南友约》第1期在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举办。中国现代预警机首任副总设计师张德骞教授为同学们作了“中国预警机诞生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的讲座。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张海峰、陈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3位国防科技工程师张志强、华福代、季冶亢与400多名学生一起聆听了报告。
“在我的眼中,飞行中的空警2000真是一个空中的美男子。”张德骞教授已是耄耋之年,但谈起中国的预警机,仍能感受到他的满腔激情和浪漫。张教授懂俄语、英语,早年曾多次奔赴俄罗斯等国家参加工程项目的调研学习并参加我国自主研发预警机的项目团队。在讲台上,他为大家介绍关于预警机方面的科普知识以及目前现状。
张教授用“换头手术”的难度说明机电式预警机进行全方位扫描的难度,用苍蝇复眼做比喻,说明相控阵雷达天线预警机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借助预警机模型展示,还介绍了预警机的一些专业术语、具体组成部件及功能、预警机技术面临的四大风险,并介绍了美、苏、瑞典等国具有代表性的预警机的概貌。张教授鼓励工科的同学,在设计遇到困难的时候,用仿真模拟的方法能较为有效解决问题。
八十岁的张教授说,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注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发图强,迎头赶上,赢在创新,后来居上。他强调,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并向为我国国防事业献出生命的同志致以崇高的的敬意。他寄语年轻人,鼓励年轻人:成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暂时不成功但一定要成长,要有做大事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品格,长于宏观,精于细节,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关于预警机知识讲解完毕后,张德骞教授向江南大学捐赠了其父亲,早年曾任教于江南大学化工系的张澤垚教授1921年在美国留学时的博士论文复印件及早年为庆贺首届毕业生而创办的江南大学第一期年刊的复印稿,江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蒋新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同时为张教授颁发捐赠纪念证书。张教授也祝江南大学桃李满天下。
最后,江南学子赵江和张开迪同学作为“圆桌谈”的代表,向张教授提出了一些专业和家国情怀的问题,张教授一一耐心作答。

张德骞教授作报告

张教授用模型讲解

张教授与档案馆副馆长蒋新合影

张教授与学生圆桌谈

学生聆听现场